□褚要现
清明将至,不少市民祭祀扫墓,在市区较为偏僻的街头巷尾,违规烧纸等不文明现象仍然普遍存在。
清明祭祀,传承中华孝道文化,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深植于民族血脉之中。在祭祀时烧纸钱,源于古人“事死如事生”的观念,是一种民间习俗、情感寄托和心理慰藉。但在城市街头巷尾烧纸钱,实违清明之意。
烧完纸钱,无人清扫,一堆堆黑灰如同城市“伤疤”,影响市容市貌,环卫工人叫苦不迭。春天风多风大,烧纸钱时火光点点,纸灰飞扬,极易造成火灾,得不偿失。为劝阻不文明祭祀行为,社区会安排工作人员夜间开展巡查提醒,耗费人员精力。中华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要大力传承,糟粕的部分也应勇于摒弃,烧纸上香等理应被更加文明和安全的祭祀方式代替。
祭奠先人,贵在诚心。一束鲜花,一杯清酒,一篇祭文,一家人聚在一起,只要祭祀者有心,都能传递对逝者的思念。祭祀文化的关键,是祭祀者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与心意,追思的是往日与逝者共同度过的幸福时光,是希望以更加美好的生活告慰逝者。广大群众应自觉移风易俗,为祭扫传统注入时代新风,既是回归缅怀逝者的本意,也能让清明更文明、更清明。